新冠病毒“极不可能”通过实验室传人!中方专家权威回应溯源联合研究五大关切
时间:2021-04-01 08:31:59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 题:新冠病毒“极不可能”通过实验室传人!中方专家权威回应溯源联合研究五大关切
新华社记者董瑞丰、胡喆
新冠病毒的源头可能在哪里?实验室泄漏的可能性是否排除?后续应如何开展溯源工作?
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溯源联合研究中方专家组3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继此前世卫组织发布报告后,进一步介绍溯源联合研究的关键信息,权威回应公众关切。
3月31日,中国一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中方专家组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报告有关情况。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得出哪些结论?新冠病毒“极不可能”通过实验室传人
联合专家组对新冠病毒从自然宿主通过冷链食品传人、直接传人、经中间宿主传人、实验室传人等四种引入途径的可能性进行了科学评估。
中方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教授梁万年在发布会上说,人畜共患病直接溢出被视为一种“可能”到“比较可能”的途径;通过中间宿主引入被视为一种“比较可能”到“非常可能”的途径;通过冷链/食品链产品引入被视为一种“可能”的途径;通过实验室事故引入被视为“极不可能”的途径。
此外,根据溯源研究,蝙蝠、穿山甲或鼬科、猫科动物及其他物种都可能是新冠病毒潜在的自然宿主。
梁万年说,在蝙蝠和穿山甲中发现了与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具有高度相似性的冠状病毒,但相似度尚不足以使其成为新冠病毒的直接祖先;水貂和猫等动物对新冠病毒高度易感。
不过,中方专家组介绍,对华南海鲜市场的动物制品大规模检测未发现阳性。
没有找到源头?“早报告的地方,不一定病毒最早出现”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经过近2个月的共同努力,联合专家组就此次联合溯源工作的研究方法、主要发现、科学假说及下一步建议的主要共识达成了一致意见。
“早报告的地方,不一定是病毒最早出现的地方。”梁万年说,中国是第一个和世卫组织联合开展溯源研究的国家。纵观传染病历史,要想真正找到新发传染病的源头,并被全世界公认,要花很长时间。
联合专家组分子流行病与生物信息学组中方组长、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杨运桂介绍,病毒溯源过程中,联合专家组达成一致,在全球框架下提出建议,要建立一个整合全球所有新冠病毒基因组的整合数据库。通过文献梳理,专家组也认同,存在比武汉更早的国外序列样本,提出要在全球范围内继续跟踪早期的病例样本。
3月31日,联合专家组中方组长梁万年在发布会后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数据是否完整?“中国没给原始数据的提法不成立”
梁万年表示,联合专家组秉持“四个共同”的原则,即共同制定工作计划、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共同撰写研究报告、共同发布研究结果,中方专家掌握的信息和外方专家掌握的信息不存在差异。
“说我们不分享的这个假设和提法,是不成立的。”梁万年说,有些数据,比如涉及病人隐私等,按照中国法律,不能带走、不能拍照,但中外专家都是在一起做分析。
此外,梁万年表示,数据完整性应当有边界。“永远不可能说百分之百的数据都收集到了。”梁万年说,整个结论是基于我们目前已掌握的数据,加上科学家们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推理形成的结论。科学在进步,人们对病毒的认识在进步,只能在掌握信息中做出判断、进行推理。
报告为何费时?“经得起历史考验”
梁万年介绍,联合专家组自今年2月9日在武汉公布框架性共识以来,又认真核实梳理了每一句话、每一个结论、每一个数据,反复磨合,旨在更科学、更完善地发布结果。
“写这个报告,拿出了绣花的功夫。只有中外双方联合专家组共同认可报告才能发布,并没有预设时间。”梁万年说,“这份报告经得起历史考验。”
梁万年表示,希望未来在世卫组织的领导下,全球科学家能团结协作,继续以科学的方式来开展新冠病毒的溯源工作。
3月31日,中国一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中方专家组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报告有关情况。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下一步研究什么?中方专家组提出四项建议
梁万年说,中国是首个病例报告国,所以在中国率先开展全球溯源。但溯源工作是持续性工作,在中国溯源结果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在全球广泛开展溯源。
对于病毒溯源,中方专家组提出四项建议:
一是要扩大全球统一的数据库,包括分子、基因序列、临床、流行病学、动物监测以及环境监测的相关数据;
二是要在全球更广阔的范围内继续地去发现可能的早期病例;
三是关于动物宿主,全球科学家都要共同努力,在多国多地共同开展相关研究,更多元地寻找可能成为病毒宿主的动物物种;
四是要进一步地了解冷链以及冷冻食品在这个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编辑:陆彩娟 终审:韦博华 黄彬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