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啃老”现象须正视

时间:2024-11-06 08:07:58  来源:广州日报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在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中青年人啃老现象。有的打工数年,仍要家里老人贴补;有的为了结婚成家,婚前婚后都让老人“大力支持”……在乡村全面振兴、城乡不断融合的背景下,农村啃老现象亟须引起重视。

  农村啃老现象,让我联想起小时候在农村常见的场景:每到春夏季,燕子便会衔泥筑窝、繁衍后代,对雏燕不但要管吃管喝,还要悉心教飞,待到小燕子翅膀硬了,便让孩子离巢单飞。从来没见哪只燕子长大了,自己可以觅食了,还窝在老巢里嗷嗷待哺,等着父母喂养。即使有“懒燕”,父母也不会管它。两相对比,农村中青年人啃老之悖谬,令人心寒。

  子女不独立,“啃老”很普遍。不过,与城市相比,农村啃老的痛苦指数更高。众所周知,农村老人多半收入微薄,很多人靠一生胼手胝足、节衣缩食,才存了一点“棺材本”,进入人生暮年,非但不能指望孩子,还被孩子“讹”上了。辛辛苦苦带大孩子、尽心尽力帮助孩子成家立业也就算了,还要帮孩子带孩子,二代带着三代一起啃老,这架势谁受得了?

  宏观而论,啃老是一个文化现象。不但农村有、城市有,国外也有,尤其在东亚文化圈里,父母对孩子啃老相对宽容。比如,日本也有大量“啃老族”,数量还不少。相较于城市,农村啃老的边界感更加模糊,许多农村老人常说“不就多双筷子的事吗”,足见他们对此的认知。中观层面,啃老受外部环境影响。鸟儿归巢是因为外面环境复杂、存在风险,而鸟巢能给鸟儿足够的安全感;同样道理,一些原本就在外面打工谋生的农村中青年之所以返回农村,亦与外部环境变迁有关。微观角度,啃老与家庭教育有关。可以这么说,很多啃老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一对管教乏术的父母,或者溺爱,或者“放牛”,孩子不成器,到头来误了孩子、害了自己。

  换个角度,农村啃老未必不是塞翁失马。假如,那些一直在农村或者从城市回到农村的中青年人,能够在农村周边找到合适的工作,有一定的经济收入(哪怕比外面打工少一些),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父母经济负担,又能常伴父母左右,如此也算一举两得。为此,外部能够提供帮助的点就落在帮助更多农村中青年就业上。譬如,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轻纺、食品加工、手工制品等产业在县域布局,以便大量吸纳农村劳动力;深入挖掘县域经济潜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业态,培育农村电商人才……多想办法、多施援手,总比摇头叹息、一味谴责更有意义。(练洪洋)

  编辑:李小锋  责编:刘阳  终审:龚济好   

相关阅读